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從文物看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蛇”文化

2025-01-18 17:24 來源:央視網(wǎng)

新華社重慶1月18日電(記者于曉蘇)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蛇是靈動、智慧、生命力的象征,是古人關注的對象之一,產(chǎn)生了涉及民俗、宗教、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的文獻、文物、遺址遺跡。在近日開幕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蛇年生肖文物展上,115件(套)與“蛇”及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相關的館藏文物展現(xiàn)了古人與蛇的有趣互動。

《說文解字·巴部》載:“巴,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歷史上,巴人由多支族群構成,在與動物的關系中,以蛇和白虎最有代表性,如《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巴蛇食象”等。“在古代巴人用的器物中,蛇形象一部分出現(xiàn)在帶鉤上。這也體現(xiàn)了巴人對蛇的崇拜?!敝貞c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館員杜芝明說。帶鉤,就是古人所系腰帶的掛鉤。杜芝明介紹,目前墓葬出土的巴人帶鉤中,很多都是蛇形帶鉤,可以反映巴人對蛇的崇拜。此外,蛇紋是土家族“西蘭卡普”被蓋的主要紋飾之一,也反映了巴人崇拜蛇的傳統(tǒng)。

蛇形銅帶鉤(戰(zhàn)國時期),一級文物,重慶涪陵小田溪出土。新華社發(fā)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蟠虺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銅缶等器皿上。虺是古書上的一種毒蛇。蟠虺紋,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其特點是繁縟細密,風格華麗神秘。

古人不僅將蛇紋放在配飾、器皿上,也創(chuàng)造出了全新的蛇的形象,人首蛇身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首蛇身形象在史前的陶器紋飾中已出現(xiàn),商周時期人首蛇身圖像更加明確。而后,漢代大量出現(xiàn)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形象?!叭耸咨呱矸伺畫z形象,既是人蛇強大力量合一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表現(xiàn)出人們對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美好祈愿。”杜芝明說。

東漢崖墓石棺伏羲女媧畫像拓片。新華社發(fā)

在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中,蛇一直是讓人畏懼的動物。而在中國,“蛇”卻慢慢變成了守護神的組成部分之一?!八撵`”系統(tǒng)中龜蛇合一構成的玄武,就是北方的守護神。為什么是龜和蛇的組合呢?杜芝明介紹說,目前有一種解釋是,龜和蛇是兩個部落的圖騰,部落融合后,就變成了龜蛇合一的圖騰。

“龜蛇合一的形象,被視為長壽、穩(wěn)定和智慧的象征。”杜芝明說。

編輯:王聞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2025廣東省兩會特別報道
  • 粵西首個縣域夜間經(jīng)濟街區(qū)驚艷亮相
  • 廉江城北香樟公園啟用
  • 懸掛燈籠  喜迎新春
  • 中交四航局三公司船機中心:多彩活動迎新春
  • 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