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郊外,路過一個鎮(zhèn)子,適逢有集市。街道兩邊擺滿了攤位,街道中間也擺著攤位,把街道一分為二,人們在這分出來的道上來來往往,擁擠得水泄不通。
起初,擠在人群里,我有些急躁,但看看很多人在清晨的凜冽里依舊很有耐心地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面孔上喜氣洋洋的氛圍,雖素不相識,讓人看著也覺得快樂。瞬間,理解了這種喧鬧,覺得有意思起來,遇到喜歡的,也停下來問問看看。畢竟,年底了,年越來越近,大家都在歡歡喜喜地置辦年貨,期待過一個豐盛的歡樂年。
這時,媽媽打來了電話,她也正在老家的集市上趕集。媽媽剛剛買了很多魚,特意告訴我,讓我過年早點(diǎn)回去。說了兩句,她急匆匆掛了,要接著給弟弟妹妹們打電話,告訴他們買了很多魚的事,盼著他們早點(diǎn)回家過年。
魚,是過年必備的食物。我們都很喜歡吃過年時的魚,味道不同于平常日子的。以往,媽媽每年都會提前買好,買幾條大的,清洗干凈,切成魚塊,再買幾條小些的,用鹽腌上幾天,等到過年前兩天,把腌好的魚裹上面粉,入油鍋炸熟。剛出鍋的魚塊,外酥里嫩,非常美味。涼了,加些蔥、醬油、粗,慢燉一會兒,吃起來,綿軟里藏著勁道。平日里在外,常常想念過年時節(jié)的魚的味道。
前兩年,因?yàn)楦鞣N原因,我們在不同的城市忙碌,幾個孩子都未能聚到一起,也未能回家陪父母一起過年。今年,我們早早說好了,放下手中的事,過年都回老家,一是陪伴爸爸媽媽一段時間,二是一家人歡歡喜喜過個團(tuán)圓年。
爸媽一進(jìn)臘月就開始忙碌了,他們倆分工,爸爸負(fù)責(zé)收拾院子,媽媽負(fù)責(zé)給我們準(zhǔn)備好吃的食物。媽媽做的過年魚是我們每個人都心心念念的食物,為了讓我們能吃上剛出鍋的魚塊,她仔仔細(xì)細(xì)算好了,現(xiàn)在買回魚,清洗,腌好,正好能趕上我們到家的日子。這樣,一推開家門,就會聞到久違的魚香,吃上熱乎乎的魚塊了。
走在熱鬧的異鄉(xiāng)集市,想到媽媽的良苦用心,心中洶涌著一股暖流,仿佛看到她在家鄉(xiāng)的集市上,兩手凍得紅紅的,提著沉甸甸的魚,笑著和熟悉的鄉(xiāng)鄰打招呼,告訴他們,她的孩子們要回來過年了。我似乎聽到了媽媽朗朗的笑聲,笑聲里有驕傲,有幸福。
正想著,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婦人拎著兩條大魚從前面擠過來,魚蹭著了旁邊人的衣裳,她連連道歉。被蹭著的那人一看,樂了,原來他和老婦人認(rèn)識。只見他笑說,秦奶奶,買這么大的魚!老婦人立即眉開眼笑,高聲說,小三子過年要回來了,到時候來家玩呀!那人答應(yīng)著“好嘞,一定”,往前走了。而周圍的人卻被他們的對話吸引了,紛紛看向老婦人和她手中的魚。
一個穿酒紅羽絨服的中年婦女還問起來:“大媽,您在哪兒買的?這魚真不錯。”老婦人踮起腳,熱情地向她指著路,往哪兒走,第幾家,詳盡得很。末了,老婦人,又補(bǔ)充了一句:“你不知道,我們家小三子就喜歡吃那家的魚?!?/p>
老婦人說的小三子,大概是她的小兒子吧。和我的媽媽一樣,和天下的媽媽一樣,說起自己的孩子,那笑聲里的驕傲和幸福,讓人禁不住濕了眼眶。
走出了集市,這才發(fā)現(xiàn),從集市出來的人,很多人的菜筐里、手中,都會多多少少有魚。過年時餐桌上的魚,對我們來說,除了是一種美味的食物外,還有更重要的一種意味。魚的音,也即“余”,有魚,有余,一種美好的寄語,虔誠的希冀。希望日子過得好,百事順心,擁有長長久久的幸福和快樂。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