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有什么變化。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一年四季最顯著的變化是溫度的變化,那么溫度的變化又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夏天時感覺熱,冬天時感覺冷,但溫度又要如何準確體現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了“熱脹冷縮”趣味科學實驗小課堂活動,帶領同學們認識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探索熱脹冷縮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生活中的熱脹冷縮
活動開始,老師先向同學們提問:“大家知不知道,生活中常見的有關熱脹冷縮的現象有哪些呢?”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也有的撓頭抓耳想不出來。
接著,老師通過圖片展示向大家講解了生活中一些關于熱脹冷縮的現象:被踩扁的乒乓球用熱水燙一燙,馬上就鼓起來了;在夏天自行車的車胎打氣不能太足,否則容易爆胎;把剛煮熟的雞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殼就很容易剝開了。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都是熱脹冷縮現象呀。
此外,生活中有一樣常見的物品,也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出來的,那就是——溫度計。大家都認識和使用過溫度計,有的溫度計是測量室內溫度的,也有的是測量體溫的……接著,老師帶領同學們從組成部分、計量單位以及測量方法等全面認識溫度計,讓大家對溫度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溫度計的發(fā)明
說起溫度計,就不能不說溫度計的發(fā)明者?!吧q如鐵鉆,愈被敲打,愈能發(fā)出火花?!边@句名言就是溫度計發(fā)明者說的,他就是——“現代物理之父”伽利略。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天文望遠鏡、運動學和材料強度的科學都是他的主要成就。
1593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上課過程中,偶然發(fā)現水罐內的水被加熱后,水面會上升。這讓伽利略受到了啟發(fā),后來經過不斷的實驗,他發(fā)現氣體在受熱后膨脹得更厲害。據此,他發(fā)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氣體溫度計。
此后,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以及千萬科研人員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氣體溫度計發(fā)展到了如今我們使用的先進、便捷、多樣化的測溫儀器。這其中的歷程,體現出了不畏艱險的科研精神和永不言棄的科創(chuàng)態(tài)度。
在老師的講述中,同學們被科學家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動了,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敢于嘗試、百折不撓才是成功的關鍵。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免不了遇到困難挫折,如果輕易妥協放棄就永遠不會成功,只有勇敢面對不斷嘗試才能獲得成功!
從實驗中探索原理
老師講解完了實驗器材的使用和實驗步驟后,便給同學們發(fā)放實驗材料,并每人發(fā)一張實驗應用表格,要求大家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并填寫表格。拿到材料后,先將紅色色粉倒入玻璃瓶中,再往玻璃瓶倒入常溫水,蓋上瓶蓋,將吸管通過瓶蓋的小孔插入瓶中。在一個透明的碗中倒入常溫水,然后將溫度計和瓶子放進冷水中并觀察現象,隨后再在碗中倒入熱水,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在實驗中,每一個步驟都記錄下溫度升降的差異,以及醋、牛奶、油、料酒等材料在熱水和冷水中的不同溫度和差別。
同學們專心操作實驗。
實驗登記。
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向大家強調,要將溫度計的液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才可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液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柱相平,液面左側的刻度就是溫度的度數。這個實驗也是模擬了溫度計的測量原理,即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特性,來達到測量溫度的效果。
在老師的提示和指導下,同學們紛紛順利完成了實驗并填寫完表格。湛江市第二十小學二年級張梓棋同學表示:“通過這次實驗,我明白了熱脹冷縮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也培養(yǎng)了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闭拷械诙W一年級同學張梓恒表示:“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很多生活現象都可以用科學理論來解釋。我以后要多學習科學知識,多看科普書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