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抖音、視頻號等社交媒體上有一個短視頻很火。視頻是上海浦東公安分局發(fā)布的,視頻里,幼兒園“小交警”街頭喊話,勸導騎車人戴頭盔。網友直呼“萌出圈”。有網友表示,聽到小朋友們奶聲奶氣地問“你的頭盔呢”,感覺比罰款更“社死”,從此以后把頭盔“焊”在頭上。類似的這一幕,也在湛江出現(xiàn),據(jù)報道,近日開展的“少年交警隊”集中勸導活動中,“小交警”就“喊話式”勸導家長接送學生時不逆行、不超員、不闖紅燈、佩戴好安全頭盔。這種傳遞文明交通的亮眼方式,值得點贊。
讓學生當“小交警”,首先是一種極具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對于學生而言,平時的交通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聽”和“看”,如今能跟著交警叔叔“上崗執(zhí)勤”,站在路口協(xié)助維持交通秩序、勸導文明交通,能真切地感受到交通規(guī)則在保障道路安全順暢方面的重要性。比如宣傳“一盔一帶”,這種親身體驗遠比課堂上、視頻里單純的“聽”和“看”來得深刻。通過這樣的實踐,交通安全意識也在他們心中扎下了根,更會將這種意識傳遞給家長和周圍的人。“小交警”作為榜樣、標桿,也有利于校園內營造人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良好氛圍。而從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角度來看,“小交警”從學生的角色轉變?yōu)榫S護公共秩序的參與者,從而激發(fā)內心深處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會延伸到他們生活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在面對社會公共事務時,不再是冷漠的旁觀者,而是積極的行動者。這是培育時代新人的良好探索。
而對于社會公眾而言,“小交警”的“喊話式”交通勸導,又是一堂文明交通的公開課。學生們的參與讓交通安全宣傳更具親和力。他們用純真的話語和可愛的形象,迅速吸引了過往路人的目光,使人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了“一盔一帶”等交通安全宣傳內容。相比起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這種由孩子們主導的勸導更容易讓人記住,也更能觸動人心。同時,活動也促進了警、校的合作與互動,是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良好探索,為營造良好的交通環(huán)境與和諧的社會氛圍奠定了基礎。
持續(xù)優(yōu)化校園周邊交通安全、保障學生安全出行,除了“少年交警隊”,仍需更多創(chuàng)新探索。比如有的兄弟城市,對臨路中、小、幼學校周邊交通情況開展全面排查,按照“一校一策”的治理理念,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的通行、停放設計進行優(yōu)化。綜合采取設置接送學生限時停車泊位和“開門緩沖區(qū)”、創(chuàng)新試點非機動車“港灣式”即停即走交通組織模式、道路微改造為學校集中主干道“提速”等措施,優(yōu)化校園周邊交通出行條件,取得了不俗效果。期待更多有實際、見實效的創(chuàng)新,為文明交通注入更多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