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個充滿浪漫和傳統(tǒng)韻味的日子,湛江市少兒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七夕乞巧 快樂成長”。
我們的作品多漂亮。
課堂上,老師首先為同學們講述了七夕節(jié)的美麗傳說。繪本中的海棠和小魚姐妹制作巧果的故事,以及牛郎織女跨越銀河的愛情故事,深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學們仿佛進入了主角海棠和小魚的視角,參與了夏末初秋的七夕節(jié)做巧果的過程。繪本介紹完畢后,老師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巧果的形狀。韓宜君同學說有魚兒的形狀,老師補充說,還有蝴蝶、雙喜、吉祥鎖、并蒂蓮,以及小獅子、小鴿子、小花生等形狀。老師又問巧果是如何被吃掉的,同學們回答:“參加巧果比賽!”“和小朋友交換吃掉!”
故事結束后,老師介紹了七夕節(jié)的牛郎織女傳說和民間的相關習俗。隨后,最激動人心的穿針引線比賽開始了。孩子們分成幾個小組,躍躍欲試地準備展示自己的技巧。比賽開始后,同學們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針線,努力地將線頭穿過針孔。一些同學很快就成功了,興奮地舉起手來。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毫不氣餒。比賽現場氣氛熱烈,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除了穿針引線比賽,同學們還親手制作了精美的七夕玩偶。這些玩偶是用針線和布塊制成的動物指套。同學們在卡通布偶上縫制彩色線條,再粘上眼睛、鼻子等。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場面其樂融融。孩子們戴上自己做的布偶指套,那可愛的造型和精致的手工讓人眼前一亮。
課堂接近尾聲。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七夕乞巧,這個古老而浪漫的傳統(tǒng),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傳承的種子。
七夕節(jié)習俗
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
【朝露沐發(fā),染指甲】
“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fā)?!贝碛勉y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姑娘們用鳳仙花汁來染紅指甲,這不僅是一種美容方式,也是展示心靈手巧的一種方式。
認真細致。
【拜織女、拜魁星】
在七夕這晚,婦女們對著夜空中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祈福許愿,乞求巧藝,望娘娘能賦予聰慧和靈巧的雙手,保護一家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婚姻美滿。七月七日還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在古代民間認為是主宰文章興衰的天神,是讀書人最崇拜的神,男孩子都要祭拜魁星爺,祈求自己事業(yè)有成,前途無量。
集體展示作品。
【穿針乞巧】
根據傳統(tǒng),凡間的女子要手執(zhí)五色絲線和連續(xù)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xù)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