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時節(jié),飛抵湛江棲息越冬的候鳥數(shù)量逐漸增加,濕地、灘涂呈現(xiàn)出萬鳥翔集的壯觀場面。(1月27日《湛江日報》)
隨著北方天氣變冷,萬千候鳥南下避寒,湛江迎來了“黃金觀鳥期”。1月27日,湛江日報推出圖片版,跟隨愛鳥人士的“第一視角”,展現(xiàn)了雷州市東里鎮(zhèn)溝口村沿海灘涂上萬鳥翔集的震撼場景。
湛江氣候宜人、“氣質”“水質”全省領“鮮”,且雷州半島沿海灘涂有著豐富的紅樹林資源,為候鳥們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場所,加之紅樹林濕地豐富的底棲動物和海洋魚類,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所以候鳥們每年都會如期而至,而且越來越多。湛江的“飛鳥集”是一年接一年,每年都有新驚喜。報道中提到,去年,“屢屢能看到享有‘鳥中大熊貓’美譽的極危鳥勺嘴鷸;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稀有鳥類中華鳳頭燕鷗時隔多年再次現(xiàn)身湛江;麻章金牛島紅樹林片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一眾候鳥用落腳“投票”,為湛江良好生態(tài)點贊。
如此豐富的候鳥資源,是湛江擦亮“候鳥友好城市”名片的堅實基礎。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在打造“紅樹林之城”的基礎上,延伸豐富可擁抱、有溫度的候鳥文化城市內涵,既是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整體保護和發(fā)展思路的鮮活實踐,又是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推動綠色崛起,以高水平保護助力高質量發(fā)展的湛江方案。
一些地方打造“候鳥友好城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深圳為了讓候鳥過好冬、安好家,建設中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片區(qū)規(guī)劃了三條候鳥通道。此外,在燈光規(guī)劃方面提出暗夜保護,內光外透和數(shù)字孿生的規(guī)劃策略,打造“候鳥友好型”夜間城市設計。城市綠地過多的燈光卻會影響鳥類的夜棲,尤其是在樹上掛燈帶,實在不可取。夜間開放的綠地,需要有照明的燈光,但在夜深人靜后,也應降低照明強度,甚至熄燈。當?shù)剡€貼心推出“觀鳥手冊”,將觀鳥點、著裝裝備、注意事項、觀鳥時段等逐一列明。
不少城市都關注到“鳥撞玻璃”的問題。城市綠地是人們的休閑處所,建幾處小賣部、咖啡館、展館本無可厚非。如今都喜歡玻璃幕墻,視覺上簡潔通透,但這在鳥兒眼中就成了“透明”,因為鳥類的眼睛無法識別玻璃,每年因誤撞建筑玻璃而折翼的鳥類不計其數(shù)。于是,一些城市開始倡導建筑設計減少玻璃幕墻的使用,對于已經(jīng)建成的玻璃建筑,可以在玻璃上貼一些裝飾性的貼紙,讓鳥兒能看到前方有物體,需要避讓。
擦亮“候鳥友好城市”名片,需要所有湛江人的參與:規(guī)劃設計者要營造適宜的鳥類棲息地;綠地管理方要樹立保護鳥類棲息地的意識;有關機構和保護區(qū)要做好鳥類的科普工作;市民大眾要積極參與自然活動,一起來看看“紅樹林之城”獨一無二的“飛鳥集”。值得注意的是,觀鳥的時候不要干擾鳥類的正?;顒?,不要高聲叫喊,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要投喂食物及投擲石塊。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