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提高安全用氣意識 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2022-02-26 08:28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郭春皇 整理

冬春季節(jié),降溫幅度較大,群眾用火、取暖激增,人們常用煤用炭用氣用火取暖,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室內(nèi)通風不暢等原因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易發(fā)、高發(fā)。一旦煤炭、燃氣等可燃物燃燒不充分,就會產(chǎn)生一種聞不出、看不見的氣體——一氧化碳,人體一旦大量吸入,就會引起組織缺氧,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如何做好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工作?

一、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相關安全知識

一氧化碳,這種氣體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比空氣輕,易于燃燒,燃燒時為藍色火焰??諝庵幸谎趸己咳绻_到0.04%-0.06%時,就使人中毒。而且一氧化碳在密度上與正常空氣沒有太大差別,可以與空氣完全融合,所以空氣中一氧化碳累積,大家并不容易發(fā)現(xiàn)。血液中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的結(jié)合能力比與氧的結(jié)合能力要強200多倍,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的機會,使組織細胞無法從血液中獲得足夠的氧氣,致使呼吸困難。

二、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

1.在密閉居室中使用煤爐取暖、做飯,由于通風不良,供氧不充分,可產(chǎn)生大量一氧化碳積蓄在室內(nèi);未安裝或不正確安裝排氣扇,門窗緊閉,又無通風措施,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一氧化碳大量溢出;氣壓低,一氧化碳難以流通排出。

2.使用燃氣燃燒器具(爐灶、熱水器),通風不良,燃燒不充分產(chǎn)生一氧化碳,引起中毒。

3.冬季啟動汽車或開啟車內(nèi)空調(diào)后在車內(nèi)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三、怎樣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1.在安裝燃氣燃燒器具(爐灶、熱水器)時,要選擇符合國家和行業(yè)標準要求的燃氣燃燒器具并安裝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地方(浴室內(nèi)嚴禁安裝除平衡式熱水器以外的其他熱水器)。要經(jīng)常檢查燃氣燃燒器具是否完好,如發(fā)現(xiàn)有破損、銹蝕、漏氣等問題,要及時更換和維修。

2.在使用煤爐取暖時,一定要安裝煙筒。煙筒接口處要順茬接牢(粗的一頭朝向煤爐),嚴防漏煙、漏氣,要定期清理煙筒,保持出煙暢通,如發(fā)現(xiàn)煙筒堵塞或漏氣,要及時清理或修補。

3.屋內(nèi)務必安裝風斗,風斗應安裝在門窗最上方,要經(jīng)常檢查風斗、煙筒是否堵塞,做到及時清理。

4.要經(jīng)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

5.伸出室外的煙筒還應加裝遮風板或拐脖,防止一氧化碳倒灌。

6.每天晚上睡覺時務必檢查爐火是否封好,爐蓋是否蓋嚴,風門是否打開,風斗是否暢通。

7.冬季長時間駕駛汽車應定期開窗通風;不要在門窗緊閉、開著空調(diào)的汽車內(nèi)睡覺,在停駛時開空調(diào)切不可將車窗全部關閉。

四、如何識別一氧化碳中毒

1.輕度中毒。中毒者會感到頭暈、頭痛、眼花、全身乏力,這時如能及時開窗通風,吸入新鮮空氣,癥狀會很快減輕、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現(xiàn)多汗、煩躁、走路不穩(wěn),皮膚蒼白,意識模糊,老是感覺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遺癥。

3.重度中毒。中毒者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全身抽動,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現(xiàn)櫻紅色,呼吸、脈搏增快,血壓上升,心律不齊。極度危重者可持續(xù)深度昏迷,脈細弱,不規(guī)則呼吸,血壓下降,可出現(xiàn)40度高熱,此時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存活,也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五、發(fā)現(xiàn)中毒如何現(xiàn)場急救

1.立即打開門窗通風,迅速將患者轉(zhuǎn)移至空氣新鮮流通處,臥床休息,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后加重心肺負擔以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對神志不清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cè),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

3.對昏迷或抽搐者,可在頭部置冰袋,以減輕腦水腫。

4.觀察病人變化,對輕度中毒者,經(jīng)數(shù)小時的通風觀察后即可恢復;對中度中毒者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進行搶救。

編輯:梁海飛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yè)“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qū)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