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湛江市教育局主辦,湛江粵劇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1年度湛江市戲曲進校園演出在市第一小學舉行。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感受粵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活動還邀請了部分同學登臺穿上“行頭”,體驗學習戲曲動作,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魅力。(據(jù)9月24日《湛江日報》)
戲曲進校園,育人作用大。戲曲藝術往往是對歷史故事的生動演繹。戲曲中蘊含的道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戲曲中運用的藝術手法,豐富而高超,值得玩味。粵劇作為戲曲藝術的重要內容,是我們湛江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開展粵劇等戲曲進校園活動,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yǎng),堅定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
戲曲進校園,學校要有擔當。戲曲進校園活動,不能只依賴演出單位,不能“一演了之”,要像市第一小學演出現(xiàn)場那樣,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登臺“試水”,唱一唱,動一動。不可否認,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流行歌曲、搖滾音樂等樂曲的興盛,當代學生對傳統(tǒng)戲曲普遍感到陌生,要他們學習戲曲動作甚至參與演出,并不容易,學校因此也要多動心思。9月26日《湛江日報》有消息說,近日,湛江市機關第二幼兒園組織開展教育戲劇課題組研修活動,旨在指導老師們開展和組織戲劇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發(fā)揮戲劇活動的作用,在提高自己的保教實踐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筆者以為,學校組織開展教育戲劇課題組研修活動,能為學生參與戲曲表演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用好語文教材,引導學生融入戲曲故事中,讓他們在舞臺上體驗跌宕起伏的人生,接受深刻思想教育,從而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期待。例如,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材中,就有戲曲單元。其中,郭沫若的話劇《屈原》(節(jié)選)塑造了偉大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文本。在學校建舞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分好角色,融入情感,從演繹好課本中的戲曲故事開始,戲曲才會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留在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