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民挑著干魚出賣。
????干魚,是用鹽腌曬干的魚,俗稱“魚干”。早在《周禮·天官冢宰第一》中就有記載:“朝事之籩,其實麩、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鮑魚即是烘干的魚,鱐即是曬的干魚?!抖Y記·曲禮下第二》記載:“凡祭宗廟之禮……槁魚曰‘商祭’……”, 槁魚即是衡量干濕適中的干魚,古代敬祀宗廟用干魚作祭品,給予雅名稱“槁魚”。故明萬歷《雷州府志》卷十文廟祭品:“鹿一、羊二、豕二、帛、黍、稷、稻、粱、鹽魚、藳魚、棗、柿、栗荔枝、龍眼、餅、韮、菁、芹、筍、醢、香、燭。”鹽魚即是用鹽腌的鹹魚,藳(槁)魚即是干魚,鹹魚與干魚不但是人們一日三餐的佐膳,也是祭祀的佳品。尤為重要的是記載著雷州鹹魚與干魚的歷史社會作用。
漁家人在精選漂洗鮮魚。
????調順島原是雷州府遂溪縣地東南海陬偏僻的海島,四面環(huán)海,居住著黃姓居民,以捕魚為主而稱漁家。曬干魚是漁家人的常事,一者可保存海魚耐久食用,二者又使海魚品式豐富。調順島村黃景盛自清道光年間起既捕魚又曬干魚,且曬干魚手藝遠近聞名。后來其后人在赤坎埠開了作坊,專售各種干魚,生意很為紅火。
漁家人在切作鮮魚。
????調順漁家傳統(tǒng)技藝制作的各類海魚產品從船上漁家走到各地市場,成為居家飲食、酒樓美肴的天然佳品??箲?zhàn)時期,從香港逃難到湛江的著名藝人張瑛、吳楚帆、馬師曾、紅線女、薛覺先等,品嘗到赤坎的淡曬干魚煲五花肉后,均贊不絕口,“頂呱呱,干魚煲五花”繼而成為民間的順口溜,贊賞了淡曬干魚煲五花肉的膳食美味。
方形木桶腌制鮮魚法。
????新中國成立后,漁家人的漁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后,調順島的漁家抓住有利的良好機遇,充分發(fā)揮曬干魚的傳統(tǒng)技藝,擴大自己海魚的加工作坊,大量曬制干魚,充實湛江水產交易市場。
竹排編曬干魚和吊曬干魚。
????調順漁家曬干魚傳統(tǒng)制作技藝有:捕魚、精選、漂洗、切片、鹽腌、晾曬、回鮮等7道程序,每道工序嚴謹精細。其中淡曬干魚與清曬干魚在切片、浸泡、晾曬、回鮮的手法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