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湛江愛鳥協(xié)會志愿者在雷州東里拍到了被稱為“巔峰飛行者”的斑尾塍鷸。這種中等體型的候鳥,每年遷徙時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直到飛抵熱帶亞熱帶海濱,至今仍保持著鳥類不間斷飛行上萬公里距離的世界紀錄,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入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巔峰飛行者”湛江越冬
????早在一個多星期前,觀鳥攝影師就在東里發(fā)現(xiàn)了來湛江越冬的斑尾塍鷸。當時,它們剛完成漫長的空中飛行,早已疲乏不堪,身形略顯消瘦,張著僵硬的翅膀,羽毛稀疏凌亂,無力地站在灘涂上。據(jù)鳥類專家通過衛(wèi)星記錄儀了解到,斑尾塍鷸經(jīng)歷過漫長無間斷的飛行之后,體重會銳減至原來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遷徙前300克的體重,抵達越冬之地只剩下100克左右。
????每年的遷徙,候鳥不僅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天氣,面臨風浪、氣溫的考驗,甚至還要面對捕殺。可以說,這是一個生命的淘汰賽。所以,雖然是遠距離觀測,但攝影師們?nèi)匀徊蝗绦膶㈢R頭對準它們,生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給它們帶來干擾。
????而眼下,雷州半島陽光溫暖,海風輕拂,“飛行冠軍”斑尾塍鷸經(jīng)過數(shù)日的休整以及豐富的食物補給,已經(jīng)恢復了體能。它們毛色變得鮮亮而有光澤,腿腳有力,與中杓鷸、白腰杓鷸等水鳥混群覓食。吃飽喝足之后,它們開始撲騰著翅膀在空中炫耀飛鳴,時而撲翼時而滑翔。
????創(chuàng)造鳥類不間斷飛行最長紀錄
????斑尾塍鷸有幾個亞種,每個亞種遷徙路徑不同,因為抵達湛江的斑尾塍鷸沒有戴衛(wèi)星記錄儀,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具體從哪里來,飛行了多遠,但是,已經(jīng)有的觀測紀錄讓人不得不佩服它們?yōu)榱俗迦旱难永m(xù)、超越生死、挑戰(zhàn)生存極限的意志。
????對于觀鳥人來說,斑尾塍鷸是“有故事的鳥”。觀鳥攝影師程立告訴記者關于“E7”和“H3”的故事?!癊7”是一只雌性斑尾塍鷸的編號,2007年2月6日,科研人員在南半球新西蘭的米蘭達港,一只雌性斑尾塍鷸的皮下植入一個小型衛(wèi)星跟蹤裝置,編號E7。2007年9月,這只雌鳥用了8.2天的時間,不吃不喝不睡覺,連續(xù)飛行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了新西蘭,創(chuàng)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紀錄。新西蘭梅西大學的菲爾·巴特雷說:“這展示了鳥類驚人的一面。我們原以為鳥類直接飛越太平洋是不可能的?!?/p>
????另一只明星鳥是H3,它和E7有著不同的遷徒路線,2008年被佩戴了衛(wèi)星跟蹤發(fā)射器,在一年時間里創(chuàng)造了各種第一,第一只從澳西北出發(fā),最早到達黃海,最早到繁殖地,又第一只離開繁殖地第一只返回澳大利亞……
????E7、H3和它們的伙伴每年往返,每一次完整的遷徙都必須飛行近3萬公里,也就是說,在它們15-20年的生命當中,飛行的總距離遠超過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雖然它們在遷徒中表現(xiàn)出很強的耐受力,但如果中途停歇或覓食會增加補給不足、人類的捕殺等危險遭遇,如果碰巧免疫力下降,還可能會生病和染上寄生蟲,這或許正是它們遷徒時不間斷飛行的原因。據(jù)估計,每年都有2000-3000只斑尾塍鷸都在我國的東海岸被獵殺,每年跟隨E7的伙伴都逐漸減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xiàn)在,它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