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琴齋
??? 人物名片
????簡琴齋(1888-1950),名琴齋,字琴石,別署千石樓主。祖籍廣東番禺,出生于越南,回國后曾隨簡朝亮學習經史,隨康有為學習書藝,精研書法篆刻藝術,被譽為“甲骨文入印第一人”。歷任廣東土地廳廳長、廣州國民政府委員會參事、上海僑務局局長等職,著有《甲骨集古詩聯(lián)》《千石樓印識》《琴齋印留》《琴齋書畫印合集》等書。
????1940年書法篆刻名家簡琴齋曾從香港到廣州灣逗留十余天,舉辦書畫展覽,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人士,當年5月25日他在《大公報》(香港版)發(fā)表《廣州灣見聞錄》一文,對廣州灣的教育、交通、政治、文化、建設、人事進行敘述。
????廣州灣印象
??? 社會秩序良好 文化氛圍濃厚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廣州灣成為國際通道,其地位重要性愈加凸顯。簡琴齋在《廣州灣見聞錄》開篇曰:“廣州灣是南路一個所必經之地,不久以前,還是一塊很平常的地方,自從各交通線阻塞之后,漸漸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出入口岸。因而經濟、教育、交通、政治、文化、建設、人事,各種進步的情形,都有瞬息萬變的趨勢?!闭菓?zhàn)爭局勢的發(fā)展,使廣州灣各方面均有“進步”,成為國難當下一處“歌舞升平”的特殊地區(qū)。
????在簡琴齋眼中,“無論什么所在,沒有見過一個閑人,就是一個挑夫、拉車夫、扛水工人(那里還沒有裝設自來水,故家家戶戶,都要雇人扛水)每天最少都可以賺幾塊錢,多的可到十元、二十元?!鼻宜趶V州灣的十多天,“還沒有見過一個乞丐,從這一點看來,實在不易的一件事,亦為各都市所不得見的?!笨梢姀V州灣社會秩序良好,各安生業(yè)。
????廣州灣消費水平并不低,簡琴齋寫道:“有別的商家約我吃飯,多的一席花三百多元,少則也要一百多元,在現(xiàn)在廣州灣看起來,是一件極平常的事,然而各食物館和消費的地方,總沒有空著。這里的生活,大約和澳門差不多。聽說花紗一宗,獲利最厚,國貨商場,也很能賺錢?!睆V州灣商家獲利豐厚,故請客吃飯花費不少,一頓飯就用了上百元,而且餐館和商鋪也總是客似云來。
????出行方面,西營和赤坎的長途出行使用汽車,短途通過黃包車出行。
????廣州灣西營、赤坎是不同功能區(qū)域,“南路和廣西以次所必經的所在,他的海岸是西營,商業(yè)所聚的地方是赤坎?!薄拔鳡I為住宅區(qū),一切建筑,都像西貢(今越南的胡志明市)海防,馬路樹木極其茂盛,最雄偉的算是公使館和東方匯理銀行?!?/p>
????赤坎則是商業(yè)區(qū)域?!俺嗫卜矫?,到處皆在大興土木,現(xiàn)時建設將竣工的有一座南華大酒店,聽說預設極大的跳舞廳和極大的餐堂,新式的房廳有二三百個;對門一座國貨公司亦在建筑中,細看他的圖樣,很像上海百樂門,將來這兩座建筑物,大可以代表赤坎了?!背嗫沧钔碓谇宕衅谝呀浶纬缮滩?,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酒店和商鋪建設熱火朝天。南華大酒店由陳學談投資興建,建筑設計師梁日新承建。當時籌建寸金橋公共醫(yī)院,簡琴齋參加了奠基儀式,他說:“那天行奠基禮時,據(jù)籌備主任說:已經集得款項二十六萬元,還有港幣十萬元捐款,待院舍告成,就可以領用。”1941年5月1日,寸金橋公共醫(yī)院建成使用,當日《大光報》予以報道。
????教育方面,“最高的學府,算是勷勤大學商學院,校址在寸金橋外(所謂橋外,差不多像以前上海的江灣)”。嚴格意義上講,勷勤大學設在寸金橋外遂溪縣內,并不能算作廣州灣的學府。但寸金橋就是分界線,就如簡琴齋所說的寸金橋之于廣州灣猶如江灣之如上海,雖為華界邊緣,實則和洋界存在密切聯(lián)系。此外,他“所經見的有一所四維中學,一所培才中學,設備都很好”,而且由于沿海城市的淪陷,“近日教員眾多,因為各處不能容足,迫得逃聚在此”。例如培才中學當時吸收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包括音樂家黃友棣、美術教授鄧昌中等。
????廣州灣“報館有三家,一為《嶺南日報》,一為《南路報》,一為《雷州國民日報》”。但是簡琴齋認為《大公報》更受歡迎,“據(jù)我所見,家家戶戶沒有不看《大公報》的,各人腦筋中,都以為國際新聞,必根據(jù)《大公報》,才得確實?!痹僬?,“至于書店,則日見增加,倘以人數(shù)來作準則,尚文的人,較之香江,實有過之無不及?!笨磥懋敃r廣州灣的文化氛圍比香港更為濃厚。
????但是簡琴齋認為廣州灣郵電發(fā)展仍有不足,郵件寄發(fā)“似乎不如港滬澳的來得快捷,若和內地通電,很不上算,除非往寸金橋外中國電臺拍發(fā)。論電話還是古色古香,大可以和甲骨文字爭一席?!备鶕?jù)劉佐泉《法國租借地廣州灣市政風貌》一文揭示,“廣州灣西營埠郵政電報電話局”設在法國總公使署右側,是法國在中國分設的15個郵局之一。設備有兩臺莫耳斯收發(fā)機,一臺100門西門子磁石電話交換機。有線電臺設在解放東路,無線電臺設在民有路,俗稱“飛電樓”。赤坎郵電分局設在民主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處,經營收發(fā)信函包裹等業(yè)務。
????社交應酬
??? 接觸廣州灣各色人物
????簡琴齋曾在上海、廣州從政,對于廣州灣的政治和稅收亦有留意。他說:“論到政治,在西營最高級的就是公使,赤坎最高的是市長,市長以次,大約警察局是最有事辦的。以前的政費,還沒有什么著落,聽說市民因違反潔凈罰款,也是政費所入的一大宗,近來日漸發(fā)達,不單靠著這個收入了。但是各商店住戶,還沒有裝上門派牌。然而公使和市長都很平民化,很能夠和市民接近,這又是他的與別不同之處?!?/p>
????廣州灣兩位權勢人物陳學談和戴朝恩與簡琴齋均有過從。“一位陳學談先生,是當?shù)刈罡缓竦囊粋€,他對于祖國情緒的熱烈,只有一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可以和他媲美,捐助寸金橋醫(yī)院港幣十萬元,就是他。”抗戰(zhàn)時期陳學談捐獻巨款、救濟難民,支持廣州灣學校、育嬰堂建設。另外,“又一位戴朝恩先生,人人稱他為鐵膽,蓋貫其勇也。這位鐵膽先生待人接物,言笑舉止,酷與杜月苼相似,故人皆稱之為廣州灣杜月笙。”因為簡琴齋在廣州灣舉辦展覽,自然免不了和他們應酬接觸。
????“一天遂溪縣長陸匡文先生要請我吃飯,我說彼此都是公務人員,不得太違反新生活運動,隨便小吃罷!同座的有勷勤大學校長陸嗣曾和兩家?guī)讉€小孩子?!标懣镂氖切乓巳?,早年任同盟會信宜會長。陸匡文、陸嗣曾與陸幼剛對高雷辛亥革命均有光復之功,并稱為辛亥革命嶺南陸氏三賢。
簡琴齋篆刻作品 簡琴齋書法作品
????舉辦展覽
??? 簡琴齋書畫作品大受歡迎
????簡琴齋工于書法,對廣州灣的招牌題字饒有興致。他說:“在赤坎市見了幾個招牌,驚為得未曾見,一再問之,才知一為馮榕溪書的,一為陳俊儕書的?!瘪T凌云(號榕溪)是麻章籍清代廩生,擅長書畫,師從陳喬森,弟子中有沈定庵。陳翰華(字俊儕)是遂溪縣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任遂溪、徐聞縣長。簡琴齋還“在鐵膽先生家中得見他收藏雷州先賢陳木公的書畫,和在陳健行君處得見先賢陳蘭彬先生重次千字文,充見剛直之氣,是廣東極高貴的文獻,我說這兩種文物,非請葉遐庵一翻整理和題簽不可,各人都謂固所愿也?!标惸臼抢字菝鞔罉妨昱e人,陳蘭彬是清代中國首任駐美大使,簡琴齋認為這兩份珍貴文物應請著名書畫家葉恭綽(號遐庵)品鑒。
????1940年1月簡琴齋在香港舉行“琴齋書舍同人書法展覽會”。同年5月在廣州灣舉行的書畫展覽,簡琴齋認為“成績都比別的地方來得優(yōu)異,就如我這次帶了三百多件書畫去展,其中畫占了三十余幀,其余的都是字幅,中西仕女到場參觀的可算得頗為普遍。據(jù)當?shù)厝苏f:這回展覽會比較以前熱鬧,其原因由于書法展覽,還是第一次,且種類之多,又為各人未經見的。至于西人方面,最賞識的還是甲骨文字,認購了很多,這一點亦是以前的展覽會所沒有的。同時觀眾的評論,亦都很深刻,論好論壞,都中要肯,并不見得文化低落?!比藗儗τ谶@場展覽的認可,使簡琴齋留下不錯印象。
????1940年5月25日《大公報》(香港版)報道《書家簡琴齋已由赤坎返港》稱:“書家簡琴齋日前應廣州灣各友好之召,攜歷年所作書畫數(shù)百事,假赤坎市商會展覽。中西人士,莫不熱烈歡迎。西人方面,自法國公使及赤坎市長以次,寸金橋外中國各機關長官及各界領袖,莫不爭相認購。聞所得之數(shù),達一萬二千八百余元,實為赤坎書畫展覽之空前成績云?!睆闹幸嗫梢姾喦冽S書畫在廣州灣受歡迎的程度。為了表達謝意,簡琴齋在次日的《大公報》登報《簡琴齋敬謝廣州灣諸君子》,“比者薄游坎下,攜作積年拙著,假赤坎市商會陳覽,求教諸方家,乃蒙中西各界諸君子厚意培成,平原十日,東道情深,適館授餐,既夷既懌,今已匆迫言歸,未遑一一辭謝,深以為歉,尚祈鑒原?!背浞直磉_了簡琴齋對于廣州灣各界厚愛的感激之情。
“口述廣州灣“團隊與簡琴齋的弟子陸景武(中)合影。
????意外收獲
??? 招到“神童”弟子陸景武
????簡琴齋的廣州灣之行還有一個收獲就是招收到“神童”弟子陸景武。他記述:
????“這個神童是陸景武,今遂溪縣長陸匡文是其尊人,勷勤大學校長陸嗣曾是其伯父,中央委員陸幼剛是其叔父,自是家學淵源。這次我到坎下,他的尊人就要我教他寫字,不及半個鐘頭,執(zhí)筆的方法已領略了,再過一個鐘頭,居然寫出一幅對聯(lián),和他以前的字體都不是一樣的,拿到家中,他的父母也不相信。第二天居然在我的展覽會中對客揮毫,真?zhèn)€傾動全市。第三天能寫隸書,第四天更可寫章草,本來我書舍的學子,寫字的成績,也不算慢,但是和他比較,總有一點失色。我說寫字是讀書人應懂的一件事,還是讀為本,考他的校課,固然熟讀如流,抽問他的經史,都隨便對答,學校本不讀經,這就是家學?!标懢拔涑錾?934年,當時跟隨簡琴齋學習書法年齡很小,但他對書法有天賦,對經史也相當熟悉。
????1949年陸景武隨家人遷到臺灣,后在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任教授,是聯(lián)合國世界觀光組織國際觀光專家。他在《陸景武回憶錄》中對當初拜簡氏為師的情景有所憶述:在書畫展覽前幾天,父親陸匡文帶著他請簡琴齋點墨開筆、學寫書法。簡琴齋在宣紙上用指甲按出起筆收筆的凹痕,要求他寫“天經地義,智水仁山”八字,得到簡氏贊賞,收他為干兒子,并幫他設計草書體的“武”字署名,賜號“天健”,取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013年,陸景武教授向母校中山大學捐贈22件民國時期名人珍貴字畫,其中就有葉恭綽、簡琴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