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灣溝沉》首發(fā)式上,主編肖國江(右)為嶺南師范學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欽峰贈書
????湛江新聞網訊:11月28日下午,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廣州灣鉤沉》一書在湛江市赤坎區(qū)廣州灣歷史民俗館舉行首發(fā)式,受到廣州灣歷史愛好者的青睞。本書由湛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云作序。
????據了解,去年1月,廣州灣歷史民俗館在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為市民更多、更深入、更系統(tǒng)地了解湛江的人文歷史和民俗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市文廣新局的直接領導下,在湛江市廣州灣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館長胡賢光等一批廣州灣歷史研究愛好者多年孜孜不倦征集、整理、編輯和辛勤耕耘后,研究廣州灣實用工具書——《廣州灣鉤沉》終于如期出版。
????《廣州灣鉤沉》一書為彩版,共分“古埠商市”、“名人蹤旅”、“歲月留痕”、“1898年法國外交部殖民地年鑒”4個部分。該書主要通過介紹具體實物,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反映當年的人、事和物,內容涉及廣州灣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民間民俗等多個方面,全書共13萬字,圖片288張。
????《廣州灣鉤沉》的出版,是湛江市委市政府推動湛江崛起、加強湛江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于激勵后人自強不息具有重要意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云序言中強調:“歷史不應該被忘記,知恥近乎勇。為使更多的人能更方便地多些了解那段獨特的歷史情景,我們出版《廣州灣鉤沉》一書。該書記載的實物和資料。有些已見諸報端,大部分中第一次展示,多為孤品,因而特別的珍貴。這本書的出版。就像是用一根看不見的絲線,將一顆顆歷史文化遺珠拾串起來,排列有序的供人們觀摩、鑒賞和解讀。其作用,既可以使廣州灣歷史研究內容更為豐富,史學家們的理論研究也會因為得到實物的佐證而變得更有說服力。也使得湛江市民通過直接“觸摸”這些實物,接近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讀者從中以史鑒今,開闊視野,真正讀懂廣州灣。”
湛江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肖國江(右)和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館長胡賢光是《廣州灣溝沉》一書的兩位主編
《廣州灣溝沉》首發(fā)式上,湛江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主編肖國江(右)為湛江市博物館館長鐘瑩贈書
2015年11月28-日下午,《廣州灣溝沉》首發(fā)式在赤坎區(qū)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門前舉行
當日,《廣州灣鉤沉》首發(fā)式受到80多傳位廣州灣歷史愛好者的青睞
廣州灣歷史民俗館位于赤坎區(qū)和平路51號,2014年1月,在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
11月28日下午,在廣州灣歷史民俗館,湛江市本土知名畫家閻大均手捧《廣州灣鉤沉》,先睹為快
首發(fā)式當天,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館里熱鬧非凡
三位廣州灣歷史研究愛好者與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館長、《廣州灣鉤沉》主編胡賢光(左2)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