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img.gdzjdaily.com.cn/a/attachement/jpg/site2/20140919/14feb5dda47e1585c25906.jpg)
簸箕炊最早是由誰發(fā)明出來的,已經(jīng)無法考證。只知道人們是為慶祝稻子豐收時做的一種小吃,因此簸箕炊又被叫做“吃新”。而且人們一般都是用早稻做簸箕炊。這是因為早稻含水量比晚稻多,淀粉微粒也細膩,所以做出來的簸箕炊格外好吃。
后來隨著時光流逝,簸箕炊又被安鋪人賦予了消滅辟邪的新意義(中國的很多傳統(tǒng)文化便是這樣滲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胞,從而得以傳播下去)。因此每到正月初一春節(jié)和七月十四孟蘭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忙著洗簸箕做炊。遇到外地剛娶進來的新媳婦不會做簸箕炊的,就會在那幾天圍著灶臺認真向婆婆學習。那一刻,婆婆是至上的權威。
只可惜現(xiàn)在后一輩的人,有很多都不知道“婆婆教做簸箕炊”的事了。古鎮(zhèn)的一些本土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中,即使是當?shù)厝耍瑢芏鄠鹘y(tǒng)文化都不見得知道,更談不上傳承了。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和粵西其他地方一樣,在安鋪古鎮(zhèn)的土話仲,許多小吃都叫“某某籺”。年糕稱之為“大籺”,糯米粑稱之為“糯米籺”、而木葉搭干脆就稱之為“籺”。
木葉搭是一種用大樹菠蘿葉包裹帶餡的糯米團蒸熟做成的小吃。在安鋪過年,家里必備的兩種食物:年糕、木葉搭。新年來臨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擺幾個木葉搭的灶頭和米缸里,好似此壓年。